中国海洋减灾网:印度洋业务化海洋学研究中心参与开展马航失联客机搜救预报服务

发稿时间:2014-05-10浏览次数:740

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0时42分,马航MH370航班于凌晨2时40分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239位乘客,其中154名中国同胞下落不明。事件发生后,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并迅速开展应急预报服务,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印度洋业务化海洋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印度洋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参与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牵头的应急工作小组,共同开展马航失联事件相关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服务,为海上搜索提供有力的预报保障。 

         1)启用国际流行模式(ROMS)开展预报服务

       作为近些年来国际上最流行的区域海洋模式之一,ROMS模式被应用对搜索海域和船只航线海况进行预测。为应对搜寻海域复杂状况和变化,印度洋中心配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应急组织讨论预报方案,整合优势资源进行研判。利用ROMS模式对印度洋区域海表面温度(图1)、盐度(图2)和流场(图3)作出预测(模式分辨率为5′×5′),同时利用卫星数据等资料来评估预报结果,发现模式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符合,从而对海上溢油和疑似碎片进行溯源和漂移扩散预报。

    

                                                                                               图1 马航失联海域海表面温度预报图

      此前,印度洋中心与海星学者董昌明教授保持长期联系和合作。在他的多方面帮助和支持下,印度洋中心利用ROMS模式已开展印度洋区域的数值模拟,能较好再现印度洋海域气候态场,同时结合印度洋海域多源资料同化系统的发展,开展了针对印度洋区域参数化方案最优配置的研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ROMS与大气模式的耦合研究,并进行尺度在天气尺度到季节内尺度的预报试验。正因为有了这些前期的工作积累,才能为马航失联客机搜寻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保障。

 图2 马航失联海域海表面盐都预报图

     2)、资源信息缺乏影响判断
      首先,马航航行路线不明,不明确客机坠海具体范围。其次,目前发现疑似碎片的海域位于西风带北侧。海洋观测数据严重缺乏,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预报的准确性,而且那里的复杂海底地形几乎未被世人了解,这也给现场搜寻、打捞客机主体和黑匣子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难度。因此,印度洋中心开展的模式预报服务也一直处于应急响应战备中。随着新信息不断披露,第一时间更改模式预报海域,从开始关注的印尼海域应急调整到南印度洋海域,之后在“黑匣子”确认位置海域持续开展预报服务。由于工作量大任务紧,这项紧急预报服务也得到董昌明教授及他在国内外的海洋数值模拟研究团队的大力协助。

                                                                                                   3 明确黑匣子位置海域海表面流场预报图

      3)、加紧开展印度洋业务化预报系统研发工作

      这次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环境数值预报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凸显了海洋数值预测模拟在失事飞机搜救中起的关键性作用。下一步,印度洋中心将加紧开展印度洋业务化预报系统研发工作,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和海上应急搜救。争取在5-10年内,发展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一定数量应用群体的印度洋区域化预报系统。系集多源观测、动力模型模拟、数据同化系统于一体,专门针对印度洋区域进行海洋与气候的分析和预测。系统将成为发展印度洋海洋科学的有效数值研究手段,具有良好的业务化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