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新闻网:海洋科学学院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年会

发稿时间:2015-01-06浏览次数:754

        1月5日,“海洋科学学院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年会”(1stAnnual Academic Meeting of Oceanic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 Laboratory (OMOL))在气象楼423会议室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加拿大渔业管理局,美国大气海洋局,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与我校的14位专家与会。海洋科学学院和大气科学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50余人踊跃参会。我校科技处处长何都良与海科院院长何宜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何都良处长在致辞中对莅临到场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总结了海洋科学学院和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何宜军院长回顾了海洋科学学院的历史沿革,总结了学院的重要发展成果。

  作为实验室带头人,董昌明教授从实验室使命、团队建设、国内外合作和初步成果等四个方面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此次会议共设有21个学术报告和8个墙报。香港科技大学甘剑平教授回顾了南海海域的物理输运特征,描绘了相关流系的输运情况;美国大气海洋局马建博士为参会师生介绍了MASC机制;我校徐海明教授研究发现CMIP5模式中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南北位置与海洋模式分辨率密切相关,并指出黑潮—亲潮延伸区的海表温度能够影响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南北位置;加拿大渔业管理局的韩国奇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杨永增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管玉平教授、李国敬博士分别就加拿大东部沿岸海洋对飓风的响应、MASNUM海浪数值模拟与浪流耦合作用、风对南海波浪输入能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湍流模型与上混合层深度对Langmuir湍流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中国海洋大学鲍献文教授、南京大学胡海波副教授、我校曾刚副教授、张彪教授分别介绍了粤西-琼州海峡-北部湾夏季沿岸流的观测与机制研究、印度洋年代际变化对厄尔尼诺不同阶段的影响、近20年华南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热带印度洋SSTA 的关系、卫星遥感技术对极端事件的监测等研究成果;我校董昌明教授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此外,实验室成员还向各位专家学者汇报了各自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成员的学术报告、墙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关注与认可。本次会议既促进了学术交流,又展示了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的重要成果和海科院师生的良好风貌。

97a2e274da7e28a807eb24bc79720a9d.jpg